摘要:近日,一架由entity["organization", "中国国际航空", 0](简称“国航”)执行从杭州至韩国仁川的CA139航班在飞行途中突发“头顶行李架内锂电池自燃”事件,机舱内迅速冒出烟雾并伴有火情,机组人员果断启动应急程序,航班最终选择在entity["place",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0]紧急备降,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此次事件虽然未造成严重后果,但却再次敲响了航空旅客携带锂电池及充电宝安全的警钟。文章将从事故背景与经过、应急处置与乘客反应、安全管理与制度反思、风险预防与公众责任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力图对该事件的成因、处置、制度不足以及未来预防路径进行系统梳理。通过梳理,我们既要看到航空系统在紧急情况中的快速响应能力,也要警惕旅客、机场、航空公司在锂电池安全管理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共同为提升民航飞行安全水平提供思考。
2025 年10 月18 日,CA139航班从杭州萧山机场起飞,原定飞往韩国首尔仁川机场。citeturn0search1turn0search2turn0search0 在飞行过程中,机舱顶置行李架内一名旅客的手提行李中所携带的锂电池自行燃烧起火。citeturn0search1turn0search0
根据乘客回忆,起火瞬间伴随“砰”一声爆响,接着行李架冒烟、起火,客舱立即充满了浓烟,乘务员与部分乘客迅速反应。citeturn0search0turn0search1 火焰被扑灭后,机组决定备降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以确保飞行安全。citeturn0search1
事件虽未造成人员受伤,但引发航班延误和备降程序,飞机在上海紧急着陆后,旅客重新换机继续飞往目的地。citeturn0search0turn0search1 此次事件迅速在媒体与社交网络上引起高度关注,并被视为锂电池航空安全管理的又一次警示。
当锂电池燃烧事件发生后,机组人员立即启动机舱内应急程序。根据通报,机组按程序使用灭火器、水、对乘客进行引导,迅速控制了火情。citeturn0search1turn0search0 此外,机舱门广播、空乘引导、乘客配合等也展现了较高的应急反应效率。
乘客方面,有目击者描述当时“整个客舱都是烟”“行李架一排被熏黑”这样的画面,由此可见在短时间内火情猛烈、影响迅速。citeturn0search0 虽然恐慌情绪存在,但机组稳定而果断的动作有效抑制了进一步升级的可能。
紧急备降决定体现了机组对旅客安全的高度重视。备降虽影响航班行程,但相较于可能的重大安全事故,这一选择是明智且必要的。旅客最终安全降落,未造成人员伤亡,体现出应急处置的成功。citeturn0search1turn0search0
此次事件再次暴露出旅客携带锂电池/充电宝在民航旅客运输中的薄弱环节。根据通报,自今年6 月28 日起,entity["organization", "中国民用航空局", 0]已禁止旅客携带无3C标识、标识不清、已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行动电源。citeturn0search0turn0search2 然而,本次燃烧的锂电池仍进入了机舱置物架,说明监管在实际执行层面尚有漏洞。
此外,有分析指出,锂电池在航空运输过程中一旦发生“热失控”就极具破坏力:起火快、扩散快、难扑灭、存在有毒气体释放。citeturn0search0 在空中封闭客舱、氧气受限、通风受限的环境里,安全风险被进一步放大。
制度层面虽然已有明确规定,但实际操作中的“携带流程”“旅客自查义务”“航空公司与安检配合”“机组对锂电池风险的预警识别”仍有待加强。如何让每一环都坚实运行,是未来航空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
对于旅客而言,携带锂电池/充电宝时应当非常谨慎。首先,应选择已获认证、标识清晰、容量合法的产品;其次,应严格按照航空公司和民航局关于锂电池携带规定操作,例如随身携带、不放置于托运行李、起飞降落期间关闭开关、不在飞行中充电等。citeturn0search0
航空公司与机场也需承担起更主动的责任:加强旅客提醒、清晰标记携带限制、强化安检识别与监测,同时为机组提供锂电池起火应急演练,确保任何突发状况能够得到快速、有效响应。正如本次事件所显示的那样,机组快速反应是旅客安全的关键所在。
此外,全社会也应提升对锂电池安全风险的认识。从研发制造、流通渠道、使用端的安全链条来看,任何一环的失误都可能演化为重大事故。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要增强安全意识,提升使用锂电池设备的规范性,同时支持和配捕鱼游戏合民航相关管理措施。
总结:
本次由中国国际航空CA139航班因旅客携带锂电池自燃而在空中紧急备降上海浦东机场的事件,虽未造成人员伤亡,却具有极其重要的警示意义。从事故背景及经过来看,其触发点源于旅客携带的锂电池在机舱置物架中发生热失控。从应急处置来看,机组和乘务人员展现了高度专业和冷静的反应,及时控制了事态,确保了乘客安全。从安全管理与制度反思来看,此次事件凸显了锂电池航空运输监管的弱环节以及制度执行的难点。从风险预防与公众责任来看,旅客、航空公司、监管机构和社会公众都需增强警觉、强化合作,共同筑牢航空安全防线。
未来,航空系统应进一步完善锂电池携带与使用的规范流程,强化从源头到旅客携带再到机上处置的全链条管理;旅客也应以更加负责的态度对待个人行动电源设备的选购、携带与使用;整体上,提升公众与行业的安全意识,是防范类似事件重演的根本。唯有制度与行为双向强化,才能在保障航空旅客安全的同时,平稳推进现代出行方式的发展。
